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簡述茶葉中主要成分的效果

本文出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DSeQ6ySGQE4uELAF2Y9QM7cDmQ--/article?mid=16732&prev=16753&next=16727&l=a&fid=21 網絡轉發,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
viki79950獅子座B型男跟水瓶座A型女梅雨季白帶
簡述茶葉中主要成分的效果
簡述茶葉中主要成分的效果
咖啡因:
愈是好茶,含量愈多 咖啡因是在1820年,從咖啡中發現含有咖啡因的存在;至於茶葉中也含有咖啡因,則是1827年的事了。
茶葉幾乎是在發芽的同時,就已開始形成咖啡因,從發芽到第一次採摘時,所採下的第一片和第二片葉子所含咖啡因的量最高;相對地,發芽較晚的葉子,咖啡因的含量也會依序減少。
咖啡因可以使大腦的興奮作用旺盛;除此之外,還有鹽基、茶鹼,也都含有強心、利尿的作用。

 單寧:可製造顏色和澀味
決定茶的顏色和含在口中時的澀味,都是靠單寧和其他誘導體的作用。
單寧並不是一種單一物質,而是由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且很容易被氧化,又擁有很強的吸濕性。
從上表結果顯示,愈是高級的茶,單寧的含量愈多。

 胺基酸:造成茶味甘美的要素
茶葉中所含的蛋白質,在製造過程中,與單寧化合而產生沉澱,並因加熱 而凝固,泡茶喝的時候,幾乎不會再出現;比 較起來,胺基酸是屬於水溶性的,所以用開水沖泡的茶汁中會含有。
胺基酸就是決定茶的美味和澀味的重要因素。

 葉綠素:決定品種的差異
葉子之所以成為綠色的原因是由葉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有葉紅素、葉黃素、花色素等。
葉綠素是植物生長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葉綠素中分為青綠色的葉綠素A和黃綠色的葉綠素B兩種。茶的品種不同,含量也會不同,而茶品種的好壞,全視含量的多寡。
葉紅素是一種紅色的色素,會因發酵過程,而有顯著的變化;完全發酵的紅茶,幾乎都沒有包含葉紅素,反而在綠茶中卻含有非常豐富的葉紅素存在。
葉黃素是一種黃色色素,在茶中含量極微。
黃鹼素誘導體可分為兩種,在茶葉中是屬於黃鹼酮的一種, 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很強。

 青葉酒精:香味的製造者
茶是最注重香氣的飲料,而新茶獨特的清香味,是青葉酒精所製造出來的。
主掌茶葉香味的是揮發性芳香植物油,但其含量很少;造成香味成分的種類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酒精類,因其沸點低,且容易揮發,只要碰到夏季、高溫,新茶的香氣就會消失,若想長期維持新茶的香味,最好貯藏在冰箱裡,並經常保持攝氏5度的溫度。

 維他命C:愈新的茶,含量愈多
維他命C是預防壞血病不可或缺的要素。
西元1924年由三浦政太郎博士的有關抗壞血病研究報告中,証實茶葉中確實含有維他命C。他又因維他命C攝取多寡的問題,而測量出一天當中所需要茶的量,才發現愈是新茶,維他命C含量愈多;相對地,茶葉貯存愈久,含量愈少。
普遍來說維他命C都不耐高溫,所以製茶時的熱或泡茶時的高溫開水,往往很容易就會破壞維他命C,所以在第一泡茶時,維他命C有80%,可是在第二泡茶時,會喪失約10%左類推遞減。所以要喝茶的話,最好是喝第一泡的茶。

無機成份:可以保持身體的弱鹼性
若把茶葉拿來燒,在灰燼中會留下5~6%的無機成份,其中50%就是鉀,15%是磷酸,其他則是石灰、鎂、鐵、錳、蘇打、硫酸、鈉碘,其中錳與碘的含量較多。
我們體內的血液,在健康的狀況下是屬於弱鹼性的。而飯後喝茶可以把因吃過肉類或是酒類,使血液變成酸性的狀況,恢復到弱鹼性。%26nbs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