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SARS防疫系統踏出成功第一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SARS防疫系統踏出成功第一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RFID在醫療產業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包括:病患識別、病床管理、手術房管理、育嬰房管理、藥品物流管理、血袋管理、病歷管理、廢棄物品追蹤、緊急救護追蹤、居家及社區照護監測、院內感染控制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SARS醫院防疫隔離追縱系統」踏出成功的第一步,未來將持續借重RFID,深耕病人安全、提升照護效率、優化醫院管理。
「醫生,你手術可能開錯邊了!」 「護士!妳可能打錯針了!」 「藥師!你可能給錯藥了!」……。 因醫療疏失而導致醫病之間醫療糾紛的案例時有所聞。根據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JCAHO)調查數據,美國每年約有9萬8千人死於醫療疏失,使得病人安全的議題備受重視。此外,因處方、藥品配送和服藥、手術等方面的錯誤,導致種種醫療事故,所產生的誤工時間和法律訴訟,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如何提升病人安全、降低醫療錯誤,成為年來各國醫療體系改革的重點之一。JCAHO為促進病人安全的具體改進,於每年7月提出年度國家病人安全目標,其2006年所提出的第一項目標即是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JCAHO提出:無論是給藥、輸血、採血、特殊的臨床檢查及其他治療或執行照護時,應使用至少兩種辨識病人身份的方法(不含病人的房號或床號);在執行任何侵入性的處置之前,必須對病人、處置、部位做最後的確認,並做成適當的書面記錄,這些確認的程序需透過主動溝通的技巧達成。 又如第四項目標為消除手術部位錯誤、病人錯誤、術式錯誤。JCAHO提出:需建立並進行手術前確認流程(可使用查核表等工具),以確保病歷記錄、影像資訊等文件資料準備齊全;建立手術部位標記的程序,且需包含讓病人參與共同確認的流程。 在國內,醫學界也陸續提出多措施與計畫,期望能給予民眾更好、更安全的就醫環境。行政院衛生署亦在2003年初成立了「病人安全委員會」,委託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訂定相關的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及執行策略,在各項執行策略中,提升用藥安全、提升病人辨識、提升手術正確性及落實醫療機感 發熱衣太貴染控制項目均名列前茅。 SARS醫院防疫隔離追縱系統 面對醫療疏失的產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療資訊副院長劉立表示,這是不能逃避的問題,必須進行根本原因分析,可能是系統化的錯誤,也可能是因流程不良,其中人為因素占很大的比例,如:病人辨識錯誤、藥品辨識錯誤等,而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術最主要的精髓就在於辨識,因此,對於提升病人安全、降低醫療錯誤,RFID可以發揮重大的功效。 劉立解釋,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性自動識別系統,進行識別時不需人工介入,可以大幅減少錯誤發生的機會。RFID的架構是由電子標籤(Tag)、讀取機(Reader)及天線(Antenna)三部分組成的非接觸式自動辨別技術。運作的原理是讀取機通過天線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標籤進入磁場時產生感應電流,發送出自身編碼等資訊,經由讀取機讀取並解碼後送至電腦主機進行相關處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踏出RFID於醫療領域運用的第一步,是在急性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衝擊台灣之際。當年因SARS爆發院內感染導致和平醫院封院的歷歷往事,令人至今仍心有餘悸。2003年,經濟部特別針對SARS資訊應用有關的領域,例如:虛擬辦公室、社區健康服務電子化、醫療物資服務樞紐等,鼓勵業者進行申請專案型計畫。在經濟部SARS示範性資訊應用計畫中,包括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內的數家醫療院所通過評選,獲得經費資助,運用無線射頻技術(RFID)開發醫院抗煞防疫系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是結合資策會、凌昂資訊與台大電機教授共同合作,運用無線射頻技術建構「SARS醫院防疫隔離追縱系統」。此一系統包含:醫院感染管制、廢棄物管制、院內分區隔離以及社區隔離四個範疇,由於此專案的順利完成,為RFID在醫療領域的運用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亦是亞洲區率先完成全院性RFID佈建應用醫院,並得到經濟部給予特優的肯定。 劉立表示,RFID應用在SARS防疫的兩個重點,包括人員的定位及溫度監控,透過RFID,可以確認患者的所在地及身份,隨時偵測體溫,了解誰與誰在什麼時間有過近距離接觸,透過系統可以查知接觸?發熱衣商機v,由於具有主動偵測功能,隨時通報狀情況,可以在不必接觸之下進行嚴密的行徑追蹤。 另一方面,在廢棄物處理上,透過RFID可以確定廢棄物的傳送路徑以及過程中是否曾經被打開,所到之處廢棄物及處理狀況都會一一被記錄下來,有效提升感染控制率。 在「SARS醫院防疫隔離追縱系統」系統的過程中,由於RFID系統導入變更了原有的作業流程與使用習慣,這個部分需要花很多的時間來溝通與協調,同時要教育及帶動醫護人員的配合,這也要耗費許多的心力。「此外,在空間配置上,由於醫院有很多精密的儀器設備,RFID是透過微量的電磁波進行無線傳輸,在其穿透率、覆蓋率、功率、頻段的設計上,要非常仔細地考量,進行實際上的調整,不能影響原有設備的準確度,更要避免原有的機器設備對RFID產生『蓋台』的影響。」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務主任肇恆泰娓娓道出建置過程的甘苦。參與標準制定建置共通平台劉立指出,RFID於醫療領域的運用,一開始是從醫院防疫系統做起,目前則加速將RFID技術運用到病人安全的課題上,目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及台灣醫院協會共同向經濟部示範性應用辦公室提出「醫療產業RFID應用規劃案」,規劃在管制藥品流通、血袋管理、緊急醫療與社區長照護等四項醫療健康產業價值鏈的應用,透過RFID共通平台的建構與整合,深耕病人安全、提升照護效率、優化醫院管理,提供國人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環境。 「由於目前RFID相關標準未有一致性規範,如果醫療院所各自發展不同的標準,將導致未來在系統間與醫療作業流程資訊互通與合作產生困難,因此RFID標準制定及資料訊息交換協定,成為當務之急。」劉立說道,因此幾家醫療院所及台灣醫院協會共同合作,協助訂定標準,並規劃建立RFID Healthcare共通平台。 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負責的RFID在醫療血庫作業導入規劃為例,擬利用該院以建置的RFID系統於血袋管理上,如果成效良好,將可以推廣到全國,讓全國的醫療院所的血袋資料庫能夠互通,不僅能夠減少輸血的錯誤,更能透過血袋的互相調度,減少血荒的發生。 劉立指出,根據國外統計資料顯示,輸血疏失的機率是感?發熱衣代言人VHIV或HCV的1百倍,主要原因是人為不當的身份確認機制,運用RFID可以達到以下目標:追蹤血袋流向並提高血袋調度的透明度;增加原有辨識技術涵蓋資訊,包含血袋存放時間、位置、數量、血型、溫度、使用時效等;提升血液在領用及施用的正確性與安全性,減少人員作業疏忽造成醫療錯誤;減少血液在血庫存量、使用量、盤點等管理上所需的人力;藉由血袋溫度持續性的監控,及時得知血袋在運送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情形,提升血袋的品質;透過共通資訊交換機制,使醫院間即時互相調撥血液,妥善運用珍貴資源。一旦發現輸血感染個案,透過共通資訊交換機制,立即檢索血液去處,阻止受感染血液的輸用。 隱私權與病人安全的兩難 除了上述所提及,RFID在醫療產業中其可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各醫療院所皆逐步建置中,包括:病患識別、病床管理、手術房管理、育嬰房管理、藥品物流管理、血袋管理、病歷管理、貴重儀器追蹤、廢棄物品追蹤、緊急救護追蹤、居家及社區照護監測、院內感染控制等。 舉例來說,應用在急診室,急診部門需要迅速確定傷者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年齡、血型、親屬姓名、緊急聯繫電話、過去醫療紀錄等,透過RFID 系統可以對所有病人進行快速身分確認,完成入院登記並進行急救,除可加快緊急處理速度,更能避免亂中有錯。 此外,運用在手術房管理,劉立舉例道,「如果同一個時間有兩個急診刀,在跳台的時候,因病患辨識錯誤,導致開錯部位,並非不可能。如果將RFID運用到手術房的管理上,醫師身上佩帶RFID接收器,藉由自動辨識功能,一旦病患推錯房或醫師走錯開刀房,系統就自動警示,可以有效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將RFID運用在手術品質管理和流程管理上,可以達到自動、即時的手術病患、醫護人員及手術階段的資料核對、時間記錄。」 又如:運用於遠距醫療,患者戴上腕式的電子標籤,配合醫院建置的監測系統以及網際網路,醫師就透過系統遙測病人的情況,進行初步診斷或術後痊癒情形的監控。在安養院也可以透過同樣的裝置,老人家戴著腕式電子標籤,可以隨時偵測溫度、心跳、血壓等變化,掌握其健康狀況。RFID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已是必然趨勢,但隨著?發熱衣穿搭野峇曌s,關於隱私的問題也浮上檯面。劉立表示,「隱私權是RFID於醫療領域發展一個相當爭議的課題,不過,隱私與安全有時是對立的,彼此之間不能同時存在,例如:獨處權(Solitude)VS.醫療措施(Treatment);匿名權(anonymity)VS.辨識 (Identification);私密權(Intimacy )VS.監視照護 (Monitor);保留權(Reserve)VS.醫療措施 (Diagnosis)。因此,必定要病患溝通,如果顧及隱私可能會影響到安全與照護,以道德勸說讓病患願意披露隱私以換得安全,基本上,一定要尊重病患的隱私與意願,不過,若是國家的法定傳染病,就不能再顧忌所謂的隱私權,一定要配合相關的法令進行處置。」 展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未來於RFID的運用與發展,劉立表示,將會循序漸進,一步步擴展運用範疇,包括:醫院內部的物流及倉儲管理、人員管理、門禁、教育訓練、內部管理都可能納入其中;在病人安全上,RFID也會逐步運用在病人辨識、用藥安全及環境的監測的監控上。價值鏈上中下游共同合作 在醫療品質不斷地被要求提升及健保制度給付制度的修正之下,造成醫院經營愈來愈艱辛,「因此,管理就變得很重要,善用資訊科技提升醫療品質及營運效率,是很好的選擇。」劉立說道,近年來他致力於增進資訊科技在醫學領域上的應用,除RFID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之外,亦參與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財團法人資策會創新應用研究中心承辦之「創新資訊應用研究計畫」,發掘在醫療健康領域中各項資訊應用新興議題,例如:建置數位化健康照護平台,結合醫療機構、資訊廠商、飲食資訊及健身中心等單位,提供民眾更主動、更及時、更完整之健康照護服務,以及其他多項研究計畫如:「以病人為中心之臨床資訊系統」、「病人安全資訊系統」、「實證醫學與臨床經驗的知識管理系統」、「跨領域PKI為基礎之社區健康自主管理代理人系統」、「數位化放射影像系統」及「醫學超媒體資料庫系統」等系統,努力催生全面電子化的e療體系。
儘管目前RFID價格尚未普及,但攸關人命的醫療產業,確實是RFID系統可以一展身手的領域。「在成本的考量上,結合供應鏈上、中、下游一起合作,共同規劃建置,效益就會出來。」
發熱內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