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進入2012年閱讀的習慣稍稍有了改變,大概是去年太拼命的關係,今年忽然之間對小說尤其是日本小說完全失去了興趣,閱讀的重心又回歸以往熟悉的非小說區塊,傳記、哲學、建築等,只是現在哲學類的書真的好少,所以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看了《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是一本很棒的書,我其實不太愛看傳記類的書,不過這本書卻寫得極好,果然是日本戰後第一編劇,也讓我對黑澤明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有了多一點的了解。
就那麼恰巧剛看完《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卻又發現了《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一位是黑澤組的編劇,寫出了《羅生門》、《七武士》;一位是追隨黑澤明五十年的場記,從《羅生門》開始參與了黑澤明十九部作品。《複眼的映像︰我與黑澤明》讓我了解了黑澤明電影的劇本是如何產生,編劇生涯的苦與樂, 發熱暖暖衣那麼《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裡的會談到關於黑澤明電影裡的什麼部份呢?基於十足的好奇心,我申請了試讀,也感謝漫遊者文化能讓我有機會讀到這麼一本豐富有有趣的書。
黑澤明有「日本第一導演」的稱號,生於一九一○年的導演是上個世紀的人物了,雖說黑澤明是使日本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導演,但我本來就對那些溢美之詞有些不以為然,總覺得只不過是因為在國際影展得了很多獎就說很重要也太奇怪了,不過連續看完兩本側寫黑澤明的書後,對於黑澤明「電影天皇」的稱呼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橋本忍曾說黑澤明是藝術家,只有藝術家才會一直走在懸崖峭壁上。野上照代說過黑澤明說自己除了拍電影外什麼都不會,所以只能一直拍電影,黑澤明一輩子大起大落卻始終不曾放棄電影。我總覺得不同的世代即使做相同的事都會有不同的表現與不一樣的結果,黑澤明的世代是日本戰後困苦生 發熱暖暖衣活的開始,我覺得書裡出現的每個人物都充滿了強烈的意志,那是求生存的意志,每個人都有夢想,而追求夢想的狂熱,絕不是我這個世代的人所能想像的。所以現在重新閱讀《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其實是在讓我們了解、感受那種為了夢想堅持一切的能量是如何美麗(最讓我感動的是野上照代寫到黑澤明拍攝《德蘇烏札拉》時,六十四歲的黑澤明剛經歷過自殺未遂的低潮,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拍片,一切不順利,一天沒有一瓶伏特加睡不著,喝到了一天兩瓶,黑澤明還是在極大的壓力下完成了這部電影)。
後記:《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的作者是野上照代,書裡對於場記的工作有許多描寫,也讓不太看電影的我對於電影有了多一些了解。常常覺得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虛幻與真實沒有界線的世界,看完《等雲到: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後的感觸更深。這兩天?發熱暖暖衣q視強力放送《魔鏡,魔鏡》的預告,櫻桃妹突然問我:「那七個小矮人是真的嗎?」巫婆一時無法了解「真的」定義為何,櫻桃妹解釋:「就是說他們不是電腦畫出來的吧?」當今的科技應該是要什麼就能變出什麼吧,但是那樣子作品情感的飽和度應該比不上為了四十秒鐘的畫面,從二月計畫、五月播種、搜集飼養上百隻烏鴉,歷經各種困難,終至八月稻穗搖曳,才能拍攝的感情濃烈與完美吧?在畫面完美符合導演要求的瞬間,那種成就感應該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擬的吧?
後記二:野上照代曾經照顧過的伊丹十三,就是大江健三郎妻子的哥哥,在大江健三郎書裡多次讀到伊丹十三,原來父親伊丹萬作是橋本忍的師父,也是赫赫有名的導演。馬丁史柯西與李察吉爾都拍過黑澤明的電影。這樣發現的樂趣也是這本書越讀越有趣的地方。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9703
發熱暖暖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