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從月球到火星

從月球到火星
從月球到火星 史上唯一曾經造訪月球的地質學家現身說法,提供自身的經驗給未來造訪火星的太空人,並提出前進火星可能面臨的艱難挑戰。 撰文∕施密特(Harrison H. schmitt)翻譯∕甘錫安 重點提要 ■40年前阿波羅探月計畫開始執行時,主要著眼點其實不在科學,但科學界卻獲益良多——太空人採集月球樣本、取得測量數據,縮小了月球起源的可能假設範圍,並且提供了觀測其他行星的對照組。 ■本文作者參與了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最後一次月球航行,成為史上唯一造訪過月球的地質學家。他在文中提到,探索月球和在地球上進行地質工作相當 類似。他學會了在腦海中排除隕石撞擊所造成的影響,看出下方的岩石種類。不過,在外星環境中不容易判斷距離,僵硬的太空衣手套也影響了動作的靈活度。 ■在火星任務中,也會遭遇類似的問題。 40年前的7月,月球表面首度出現生物。40年後,火星會不會同樣出現生物?美國總統歐巴馬重申前任總統於2004年提出的太空航行遠大目標:太空梭將於 2010年除役,美國將開發新一代的戰神火箭,於2020年重返月球,接下來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繼續前進火星(請參閱2007年11月號〈奔向月球那 一天〉),這項計畫稱為「星座計畫」。 就目?腳臭怎麼辦e而言,美國政策制訂者比較關心的其實不是火星,而是最後一次太空梭升空到戰神火箭首次飛行之間的空檔,因為在這段時間內,美國如果想將太空人載運到 太空站,就必須依靠俄羅斯或私人企業。這段空檔時間原本預估為兩年,現在已經延長為六年,今年5月,歐巴馬執政團隊宣佈,將請經驗豐富的航太專家奧古斯丁 (Norman Augustine)主持一項計畫審查,設法讓太空計畫重新步上軌道。 儘管距離登陸火星的目標還相當遙遠,美國航太總署(NASA)至少已經開始著手設計日後可以航行於行星間的太空船,規劃人員的參考依據,就是本文作者施密特在文中提到的相關經驗。 比科羅拉多河大峽谷兩側更高的山峰,矗立在細長狹窄的陶拉斯–利特羅峽谷上方;比地球上任何地方所見更加明亮的太陽,照亮了隕石坑底部和陡峭的山坡,與黑 漆漆的天空形成強烈對比。1972年,我和同組人員賽南(Gene Cernan)在為期三天的任務中,造訪了這座有將近40億年歷史的山谷,探索了山谷中年代略晚一點的火成岩和火山灰,阿波羅太空計畫就此劃下句點,那是 史上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有地質學家到另一個星球進行實地的研究。如今,美國、歐盟、俄羅斯都有國際合作團隊計劃將太空人送往火星,執行實地研究 工作 腳臭剋星,而且可能會在2030年之前成行。對於第一位有幸目睹火星日出的地質學家而言,有哪些事物是已經相當熟悉的?又會有哪些新的經驗? 關於阿波羅太空任務的報導,大多將重點放在它的歷史記錄和高科技成就,但參與任務的我們還記得科技程度不高、比較人性的另一面:在月球表面徒步行走,用地 質鎚開鑿、搬運岩石,以及在外太空環境下辨別方位等,這些實地探索的原則和技巧都是地質學家很熟悉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目的也依然是描繪自然特徵的結構、 記錄相對年代和變化,以便推斷其由來,以及未來是否可能提供資源給人類使用。另外,即使在地球之外,關於規劃和執行探索任務的做法,例如該怎麼蒐集與記錄 樣本(如果有的話)等,也沒有改變。如果不大可能再度造訪同一個地方,這些做法就顯得更加重要,尤其是我們必須具備人類的感性、經驗與想像,才能充份了解 探索任務的科學與人文價值。 每次要探索新的天體時,我們都必須以前一次探索其他地方的經驗為基礎,地質學家這200多年來探索地球時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問,哪些可能是類似的?哪些又可能是不同的?火星的地質、可達性、探索策略和最佳人員組合,跟阿波羅計畫的經驗相較之下有何不同?from 科學人雜誌 ( HTML 圖文版 )解決腳臭 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